開放才是
  漢語發展的源泉
  □ 採桑子 (武漢 職員)
  隨著全球化、信息化的發展,外來語詞在漢語中的使用日益廣泛。對此,有人認為WiFi、iPhone等外語詞傷害了漢語的純潔性。(4月25日《人民日報》)
  如今外來語在報刊等出版物中屢見不鮮,WiFi、CEO、MBA、CBD、VIP、PM2.5,大量外來語詞不經翻譯就見諸報端和期刊,有人將其泛濫的原因歸咎為翻譯拿來主義的偷懶,以及優秀翻譯人才匱乏等。
  傅雷、朱生豪等翻譯大家至今仍然被人津津樂道,信達雅永遠是翻譯的最高境界。不過,完全用傳統理念來判斷一些簡單外來語名詞直接借用行為的對錯,恐怕有些武斷。
  WiFi、iPhone等一些外語名詞遠不只是英語國家的通用語詞,而早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語言標識,難道中文一定要把它們翻譯成為“歪費”、“愛瘋”?事實上,有些語詞翻譯成中文不僅難言信達雅,甚至怎麼看怎麼彆扭。現在早已不是非要翻譯變成漢語才能被國人理解的時代,要相信國人對新語言的接受能力。實際上,X光、B超、GDP、NBA等一些外來語詞早已因其簡潔明瞭而在國內耳熟能詳。
  事實上,漢語從來都是一個開放的語言系統,漢語的發展史也是一部吸納外來語的歷史。我國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語言的吸納,對中亞、東亞國家民族語言的融匯,到近代以降對以英語為主的世界流行語言敞開懷抱,漢語的開放性成為漢語自身與時俱進、不斷豐富的源泉。
  其實,開放性並非只是漢語一種語言發展的源泉,更無關有關專家所歸結的文化逆差、崇洋媚外等原因,或者是欠發達國家才有的現象。翻翻歷史就不難發現,任何一種語言都在與外來語詞的碰撞中不斷更新,英語就曾大量借用法語單詞,日文片假名大量借用漢字等。就算是現代英語這樣的世界性語言,也在不斷吸收漢語流行詞彙。比如,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(人山人海)、gelivable(給力)、tuhao(土豪)等。可見這是一種全球文化在碰撞與融合中所產生的必然現象。若簡單地將其歸咎於翻譯問題,未免有些僵化刻板。  (原標題:開放才是 漢語發展的源泉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j23gjhnt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